浙江乡村大脑是怎样生长、怎样发挥作用的?按照“百科”的一般“套路”,我们先来看一下乡村大脑的“档案介绍”:
打造“浙江乡村大脑”,以“大脑+应用”为主体框架,集成“浙农富裕”“浙农经管”“浙农田”等“浙农”系列应用,以及亲农在线、瓜果天下、梅好兰溪、AI在南湖等地方特色应用……形成平台支撑大脑、大脑支撑应用、应用丰富大脑的良性互动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、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能力与动力支撑。(浙江乡村大脑、亲农在线、梅好兰溪、AI在南湖应用均由浙江森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参与建设)
我们理解某一领域的“大脑”,并不能简单把它当一个单一的组织来看待,就跟研究人脑时不能只说脑干是维持心跳、呼吸的,但不去同时观察心肺一样。要理解乡村大脑,我们就要记住,它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,要把“大脑”、平台、应用综合集成来看。
其中,“大脑”是一个智能化能力中心,具有数据计算分析、知识集成应用、逻辑推理能力,面对现实情况,它能提前感知、智慧研判、辅助决策。但是这些功能怎么发挥作用呢?那就是出现在农民、农技员、“三农”干部等手头的一个个具体应用。而“大脑”、应用要能动起来,就如人脑运作需要信息刺激,它们也需要数据输入,那就需要平台——一个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。
最近,浙江乡村大脑入选2022年浙江数字化改革最强大脑。
回顾这些知识点后,我们就来一起看乡村大脑到底长啥样。
首先,我们看看浙江乡村大脑的能力中心。它是一个“11153”构架,也即数据归集“一个仓”、地理信息“一张图”、功能服务“一个码”、核心能力“五个库”——据悉,这个中心目前已归集业务数据20亿条,建设三农图层101张,集成智能模块9个,“浙农码”赋码用码超1亿次。
数据仓,非常重要。它是乡村大脑的基础和核心。简单理解,它就像每个人大脑中记录的各类信息,比如你的个人信息、你家里的信息、你学到的各种知识、各种技能、各种经历……它们是你在遇到、处理问题是要调取的。这一个仓,乡村大脑目前已梳理归集包含农业资源、主体人才、美丽乡村等10大类基础数据库共计20亿条。
对于一个要面向使用者的系统,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,就像电脑操作界面一样。对于乡村大脑来说,这样一个可视化甚至更为重要,它不仅要能看见,还要能通过看见解决问题。比如看到某一项目规划图可能会跟农田重合,那就得预警叫停修改。这样的“看见”,就是三农地图。
当然,三农地图比一般地图更厉害,因为它是一个农业农村空间数据资源体系,现已梳理主体、村庄、土地、产业等8类图层共101个图层,可以为省、市、县三级提供统一、权威、标准的空间服务支撑。
既然说大脑是一个智能化能力中心,可以处理特定业务领域或业务,那么就再来说一下乡村大脑的能力。这一点,数数君觉得其实非常考验大脑设计、建设部门的水平。因为,它展现了相关部门对所属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、发展的趋势、群众的需求等的掌握和处理水平。打个比方,程序员想要开发一个软件,他如果不知道市场需求,那他的软件就或者变得曲高和寡,或者干脆徒劳而无获。
遂昌新路湾镇蕉川村,矗立在田间地头的监控设备“一杆农业眼”正在采集气温、降水、光照等信息,传入到“大脑”后,形成覆盖稻谷从育苗到成熟的全周期、全地域生长环境监测体系,可以指导农民精细化耕作。县委报道组 朱敏 摄
浙江乡村大脑的能力据悉充分结合了浙江“三农”的“过去现在和未来”,确定了农业智能、乡村智治、农民智富三个领域。第一个领域,大家也熟悉,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。浙江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,正在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农业,比如水稻病虫害识别防治、生猪稳产保供监测调控、畜牧养殖安全管理等,都有不错的发展。
第二个领域,也是综合了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和浙江的特点。其中有些智能模块,比如渔船防碰撞预警、船员智能搜救等,解决了很多以前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问题。
第三个领域,就更好理解了。促进共同富裕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怎样让农民致富呢?我们在回顾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任务时,不难发现精准化的重要性,而在数字化时代,精准化也迭代为智能化。
这些能力,其实也承载着浙江三农领域如全国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、渔业综合管理改革等国家级重大改革,强村富民集成改革、高效生态农业集成改革等省级重大改革,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,相比以前的改革有进一步的发展。
从成效来说,乡村大脑的赋能效应正在持续放大。
目前,浙江乡村大脑已经覆盖全省11个市、90个县(市、区),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,有效支撑“浙农”系列重大应用,接入省、市、县各级应用60余个,日均访问量超100万次,活跃用户55万人。
浙江已构建了生猪稳产保供逆周期调控机制、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帮扶机制(浙江森特参与建设)、农村集体资产多维预警监管机制等一系列新机制,粮功区非粮化实时监测治理模式、动植物疫病实时预警处置模式、海上渔船风险精准干预处置模式等新模式,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。